隨著近年來健康飲酒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,“少喝點”、“喝好點”、“高檔點”的小光瓶酒日益盛行起來,甚至成為了中低檔餐飲市場的消費主流。
“制定差異化的產品+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品牌形象+塑造專業(yè)的組織隊伍+掌控一定的餐飲終端+投入適度的資源”,是成功運作小光瓶酒市場的關鍵,其具體市場運作策略如下:
市場調研
白酒行業(yè)一直流行“沒有調研,就沒有發(fā)言權”。因此,酒類營銷人要隨時了解酒水市場的動態(tài)變化,全方位熟悉市場。小光瓶酒市場調研主要集中在6個方面:
市場總概:包括市場容量調研,主銷品牌、產品、價位、促銷方式,產品受季節(jié)性影響情況,消費者消費心理等;
產品層面:產品的包裝材質及色彩,部分區(qū)域低檔酒消費者忌諱白色及藍色色調;主流產品的命名特點、酒精度及規(guī)格等;
渠道特征:餐飲、商超、流通渠道各自利潤需求,餐飲渠道酒水自帶率、主銷價位,市場總網點數量,區(qū)域經銷商及分銷商的數量和分布特點等;
品牌宣傳及推廣:宣傳媒介方式及主流高效宣傳媒介等;
市場投入:酒店渠道投入狀況(包括進店費、買斷費、開瓶費、禮品、進店政策等),經銷商及分銷商投入政策及方式,宣傳媒介、消費者促銷投入費用等;
競爭品牌:市場品牌競爭格局,市場主流品牌及主流品牌銷售隊伍綜合情況(人員分配狀況及收入水平等),主要競爭對手市場操作模式及資源配備狀況等。
戰(zhàn)略定位
企業(yè)需將小光瓶酒定位為戰(zhàn)略性產品,并由企業(yè)營銷中心高層專人負責。具體操作可分為四個階段:
第一階段:廣泛招商
在地級市及縣級市場,選擇擁有C、D排檔類餐飲網點眾多的經銷商,同時該經銷商需擁有自己的隊伍及具有精細化運作終端的能力。具體可選擇保健酒經銷商或開拓性較強的經銷商,而無需找資金實力充裕的大經銷商。
第二階段:產品上市
可選擇在當下的淡季進行上市,中高檔的小光瓶酒還需要進行3—4個月的市場培育,以確保旺季旺銷。產品上市過程中,針對重點市場,廠家應配合商家進行新產品的鋪市(可以為期1個月)和培育,可以較大數量的市場鋪市突擊隊,快速完成小光瓶酒在核心終端的鋪市,并保證產品的鋪市率和酒店生動化建設。同時廠家需加大渠道推力,根據二八法則,加大核心終端的利潤率,給予商家短期促銷員支持。
第三階段:進行政策性壓貨
經過1個月的產品集中鋪市,2~3個月的終端人員推廣活動后,進行政策性壓貨,放大餐飲渠道利潤空間以提高渠道推力,實現(xiàn)小光瓶酒市場的快速突破。
第四階段:流通放量
當餐飲動銷速率逐漸提高,消費者口碑在一定范圍內已經形成,二批商開始嘗試倒貨販賣時,流通渠道大放量時期已經到來。在合理的促銷力度、嚴格的價格體系管控下,讓流通放量來得更猛烈些吧。
產品及價格策略
產品線設置原則
圍繞小光瓶酒市場主流價位和主導競爭產品,開發(fā)出2—3個系列化產品:產品色調需鮮明且避免當地忌諱,產品命名要富有一定意義,迎合該價位段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即可;產品瓶型最好選擇個性化強的,酒瓶材質盡量選擇高檔些。
價格體系設置原則
以主導競爭對手為導向,在價格設置上可以持平或略高于市場主要競爭對手,同時保留具有競爭力的操作空間。在定價方面,系列的產品中一款定在主流低檔價位,一款定在主流中檔價位,一款定在主流高檔價位。
渠道策略
核心策略:前期餐飲重點培育,商超渠道輔助;后期流通渠道大放量,三盤共振互動,快速激活渠道,占領終端,鎖定核心消費群。
分銷體系構建策略
市場建設需要廠商聯(lián)合進行,但廠家和商家需各負其責。小光瓶酒可采用直分銷模式:廠家牢牢掌控住核心餐飲店、重點零售終端店及核心分銷商;商家多數為配合企業(yè)進行市場運作。
餐飲渠道策略(培育渠道)
1)核心策略:廠家主導,以直銷模式運作市場。
2)流通終端整體費用使用根據20%網點進行前置性固定投入,其他80%網點費用隨量。將終端分為重點核心店(20%)和一般終端店(80%)。
3)產品導入期策略:優(yōu)先提高渠道利潤,保證足夠的推力;高鋪貨率,高網點覆蓋,把產品推到消費者面前;提前搶占終端店的店招,酒店生動化建設,努力營造氛圍。
4)培育期策略:進行消費者拉動促銷,提高消費者心中品牌知名度及美譽度;活躍有效終端動銷氛圍,促進產品快速動銷;提升終端商銷售信心,促進其二次以上補貨。
5)成熟期策略:嚴格進行市場管控,確保剛性價格持續(xù)穩(wěn)定。
商超渠道策略(培育+品牌宣傳渠道)
1)核心策略:商家主導,廠商共同運作;
2)前置性投入:廠商共同承擔,具體比例可協(xié)調;
3)重點KA運作:
選擇標準:路段好(靠近居民區(qū)及人流量大的路段)、售酒能力強、信譽度高、投入低產出高的商超;
進店方式:陳列進店;
前置性投入費用:進店費、條碼費、促銷費、節(jié)慶費;
開展醒目化、生動化建設:可融入主題式促銷、免費品嘗等活動。
4)一般大賣場或社區(qū)超市(非重點,可逐步滲透)。
流通渠道策略(放量渠道)
1)核心策略:商家主導,廠家予以監(jiān)管市場并控制核心大戶。
2)費用投入方式:商家為主,廠家輔助配合(個別重點店商家無法進入的,廠家投入資源進駐)。
3)導入期策略:以陳列的方式進店,費用由商家支付。第一階段確保鋪貨率不低于60%,以后逐步增加。
4)成熟期策略:嚴格進行市場管控,確保剛性價格持續(xù)穩(wěn)定。
|